千亿风口or技术虚火?TCT高端对话解读3D打印突围之路

3月17日,TCT高端对话在Tech Stage举行,聚焦3D打印的技术演进与行业挑战。复志科技总裁封华先生探讨工业级规模化的路径,Polymaker罗小帆博士分享材料创新如何推动低成本设备普及,中瑞科技总经理周洪波先生解析三米光固化技术的突破,Materialise董事会主席弗莱德先生结合跨国经验探讨技术协作与商业模式。

圆桌讨论直面加征关税、资本竞争与AI技术发展等议题,嘉宾们围绕2024年消费电子等应用前景交换观点,思考行业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找到新的增长空间。

block 工业级3D打印的规模化突围

复志科技总裁封华先生,以《3D打印技术的工业应用之路》为题,深度剖析了3D打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工业生产的突破路径。他指出,尽管3D打印在医疗、航天等领域已有成熟应用,但工业级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材料韧性、精度、效率、成本和批量生产五大核心挑战。

通过宁德时代、德国伍尔特与匹克集团三大标杆案例,封华先生展示了复志科技如何以技术创新颠覆传统制造逻辑:在宁德时代项目中,3D打印将电芯模型件制作周期从15天压缩至8小时,成本降低60%,并累计生产15万件高精度电池极片平整片;与伍尔特合作打造的”数字化库存+本地化3D打印”模式,重构了MRO领域的供应链效率;而在匹克运动鞋制造中,通过工艺革新将生产流程从八步简化为三步,实现规模化品质交付。

tct_fenghua

演讲中,封华先生进一步梳理了3D打印技术四十年发展脉络,将其划分为技术原型期(1984-2000)、应用适配期(2000-2010)、技术驱动期(2010-2020)和需求-成本驱动期(2021-至今)。他强调,工业级应用的突破关键在于打破”成本-效率-品质”不可能三角,而复志科技通过”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”模式,整合增材/减材制造技术,在设备精度、工艺优化与材料适配性上持续攻坚,最终实现年打印10万件、33.6吨材料消耗的规模化能力。

最后,他预言:随着SLS粉末烧结等新技术突破及”果链”验证效应,工业3D打印的奇点时刻已现萌芽,呼吁行业以持续创新为客户创造可量化的降本增效价值。

block 低成本设备的技术进阶

Polymaker首席执行官罗小帆博士,以《材料挤出式3D打印的技术跃迁与市场重构》为题,系统解构了该技术35年演进史与未来转折点。他将行业划分为四大阶段:快速成型期、个人3D打印浪潮期、工业增材制造探索期,以及疫情后开启的”底层逆袭期”——以拓竹Bambu Lab为代表的低成本设备异军突起,2023年全球400万台入门级设备出货量碾压专业级(仅数万台),形成”金字塔底部颠覆”格局。

tct_polymaker

罗博士犀利指出,市场剧变背后是材料与工艺创新的双重革命:一方面,通过突破”无定型高分子”技术桎梏,Polymaker等行业先锋实现了结晶性工程塑料、纤维增强材料的低成本稳定打印;另一方面,BAAM大尺寸打印技术、Helio Additive热力学工艺控制系统等创新,推动制造范式从”几何切片”向”热力控制”跃升,使入门级设备兼具工业级性能。

他特别强调,当前30%增速的低成本设备并非”消费降级”,而是新材料体系与智能化工艺共同催生的”高性能平民化”现象。面对2025年行业转折年,他预言:材料挤出技术将通过”成本-性能-能耗”新三角平衡,开启从原型工具向分布式制造基础设施的质变,并邀请产业链协同攻克纤维增强材料规模化、热力工艺标准化等关键瓶颈。

block 光固化的大尺寸攻坚

中瑞科技总经理周洪波先生聚焦光固化3D打印产业化实践,展现全球装机量超5000台的行业领军实力。针对工业级应用痛点,中瑞科技突破三米级大幅面打印技术,通过多激光动态聚焦与U型双轴同步控制,实现卡车保险杠等超大型部件制造;独创双工作台交叉打印系统,破解夜间停机难题,达成24小时连续生产。应用层面,其技术深度渗透四大领域:服务80%国内车企(比亚迪、蔚来等)完成车灯/保险杠手板验证;革新鞋模制造,以无粉尘3D打印替代传统代木切削工艺,细节精度提升50%;支撑医疗隐形正畸产业链,年量产百万级透明牙套;推动家电巨头(海尔、格力)研发周期缩短。

tct_zhongrui

周总直言行业隐忧:中国光固化90%停留于原型制造,而美国30%设备已用于军工铸造(如波音发动机空心铸件),根源在于铸造专用材料与工艺衔接断层。他认为“材料性能决定技术天花板”,呼吁产业链协同攻坚耐高温、高强树脂体系,并探索光固化与金属/陶瓷的复合工艺,以撬动航天砂芯、医疗植入物等百亿级新场景。

block 跨国协作的共生实践

Materialise董事会主席弗莱德先生,以《3D打印的阴阳哲学》为题,借中国蛇年智慧阐述行业发展的动态平衡之道。他提出四组”阴阳之力”:创新与稳定需共生——Materialise深耕中国20年,既保持软件技术持续迭代,又通过医疗领域深度协作建立信任根基;成本与价值应互哺,警示行业警惕”唯低价竞争”陷阱,以鞋模数字化革新为例,强调3D打印通过简化工艺链实现社会效益倍增;治理与创业精神须共振,肯定中国在能源转型、医疗创新的治理智慧,同时痛陈软件盗版对正版生态的破坏,呼吁建立”尊重知识产权”的协作底线。

tct_materialise

弗莱德先生特别指出,中国已从5年前仅11%企业认可3D打印量产能力,跃升为全球产业领导者,这正源于”阴阳调和”的东方哲学——Materialise与OPPO合作的柔性电子打印项目,正是跨国技术嫁接本土创新力的典范。他预言,当行业学会在变革与坚守、商业与伦理间找到平衡点,3D打印将真正释放”科技向善”的蛇年能量。

tct_meeting

block 圆桌激荡|3D打印的生存法则与未来共识

本次TCT高端论坛圆桌会议,由3D科学谷创始人王晓燕(Kitty Wang)女士担任主持人。这位深耕增材制造领域十余年的行业观察者,以独到视角串联起横跨设备、材料、应用的全产业链智慧。

tct_meeting_Kitty

面对美国高达48.1%的3D打印设备关税壁垒、资本无序扩张引发的低价竞争、以及AI技术炒作与基础研究脱节的三重挑战,四位行业领军者碰撞出破局共识:

技术锚点:复志科技总裁封华先生以宁德时代十万次规模化打印实践,验证技术溢价对关税冲击的消解能力;Polymaker罗小帆博士则犀利指出,材料革命需恪守热力学本质,警惕AI概念泡沫

生存哲学:中瑞科技总经理周洪波先生以非融资企业视角,揭示现金流为生命线的硬核法则,将研发投入锁死在安全阈值;Materialise董事会主席弗莱德先生则通过跨国医疗协作案例,展现合规体系与商业韧性的共生逻辑。

爆发前夜:2024年被共同锚定为行业奇点时刻——消费电子领域折叠屏铰链与手机金属中框的工艺验证,或催生首个千亿级单一场景;而光固化技术若想突破铸造应用天花板,材料性能仍是终极战场。

ESG挑战:研究表明,3D打印在特定应用中可能有助于降低碳排放,但在全球范围内,其减排潜力仍存在不确定性。同时,地缘政治因素对ESG政策的影响加剧,企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时需在环保承诺与商业可行性之间寻找平衡

tct_meeting_Kitty_1

当48.1%关税与资本市场波动交织,中国3D打印行业的突围关键在于构建稳定发展策略:以技术创新应对外部挑战,以稳健的现金流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,并在3C电子与医疗等应用领域推动规模化落地。这场对话预言了一个残酷而清晰的未来——唯有将生存韧性刻入基因的企业,才能等来真正的产业春天。

知之既深,行之则远。基于全球范围内精湛的制造业专家智囊网络,3D科学谷为业界提供全球视角的增材与智能制造深度观察。有关增材制造领域的更多分析,请关注3D科学谷发布的白皮书系列。


白皮书下载 l 加入3D科学谷QQ群:106477771
网站投稿 l 发送至2509957133@qq.com
欢迎转载 l 转载请注明来源3D科学谷 l 链接到3D科学谷网站原文

分享:

你可能也喜欢...

发表评论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