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德国亚琛团队攻克“光速级”协同控制难题
全球首套3.2 MHz级联扫描系统诞生,激光加工进入微秒时代”
德国亚琛——由德国联邦教研部(BMBF)“数字光子生产”研究园区资助、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与Fraunhofer ILT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联合攻关的“超快级联扫描控制架构”发布。
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《Optics & Laser Technology》,首次实现声光偏转器(AODs)+振镜(Galvo)+直线平台的三级全同步,刷新率达到创纪录的3.2 MHz,为激光增材制造、微钻孔等高精尖场景打开“微秒级”加工窗口。
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三级火箭”
传统激光扫描系统长期面临“速度—幅面—精度”不可兼得困局:
- AODs可兆赫兹偏转,但扫描范围不足1 mm²;
- Galvo扫描范围大,却只有千赫兹级响应;
- 直线平台幅面最大,动态误差在毫秒量级。
根据3D科学谷的了解,研究团队以FPGA-MPSoC混合硬件为中枢,将三大执行器锁相至统一的250 MHz时钟,并嵌入4 µs超前轨迹预测算法,使不同响应速度的设备“像一支乐队”在同一节拍内演奏。通过中继光学系统消除光束畸变后,激光光斑每312.5 ns即可重新定位一次,相当于在一根头发丝宽度内完成320万次“落笔”。
“ 3D Science Valley 白皮书 图文解析
”
两大工业场景验证:更快、更稳、更准
1. 激光粉末床熔融(LPBF)
- 熔池扩展:AOD在Galvo主轨迹上叠加10 kHz正弦振荡,形成可旋转的非对称强度分布,匙孔波动下降42 %,层间结合强度提升。
- 并行处理:系统同时驱动3个独立熔池,层打印时间从22 s缩短至4.6 s,产能提升近5倍。
2. 微钻孔与微铣削
在10 mm × 10 mm区域钻削50 µm微孔阵列,全程0.8 s,孔径一致性±1.2 µm;
AOD实时补偿XY平台运动误差,定位精度达亚微米级,为晶圆级封装、OLED微结构加工提供新工具。
商业化路线图
- 2026年Q2:Scanlab GmbH将基于该架构推出工业级控制板卡,兼容现有激光器与运动平台;
- 下一代:团队已启动四级级联(双AOD+双Galvo+旋转台)预研,目标刷新率突破10 MHz,面向大面积柔性电子剥离与晶圆级TSV钻孔。
专家评述
▲自2025年2月17日,Jochen Stollenwerk博士一直担任 Fraunhofer ILT的执行总裁
RWTH Aachen教授Jochen Stollenwerk表示:“3.2 MHz不仅是数字的刷新,更是激光加工范式的刷新。过去需要分时完成的复杂扫描策略,现在可以在微秒内并行实现,这为材料科学和高端制造打开了全新的实验空间。”
关于“数字光子生产”研究园区
由德国联邦教研部(BMBF)资助的公私合营平台,汇聚Fraunhofer、RWTH Aachen及20余家激光产业链企业,致力于下一代激光制造技术的产学研转化。
知之既深,行之则远。基于全球范围内精湛的制造业专家智囊网络,3D科学谷为业界提供全球视角的增材与智能制造深度观察。有关增材制造领域的更多分析,请关注3D科学谷发布的白皮书系列。
白皮书下载 l 加入3D科学谷QQ群:106477771
网站投稿 l 发送至2509957133@qq.com
欢迎转载 l 转载请注明来源3D科学谷 l 链接到3D科学谷网站原文